君临书舍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第四版题库-考研真题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第4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君临书舍】提供在线做题:jlss.100xuexi.com/Ebook/965734.html

一、中国教育的起源
1中国大地最早的人类
在中国土地上一有人类存在,就有教育活动,这也就是中国教育史的开端。
2.教育的起源
人类社会特有的教育活动,是起源于人类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3.原始社会的教育
(1)这种教育活动是在原始人群的生活实践过程中进行的,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生活教育”。
(2)原始社会的教育内容与当时的生活需要是相应的。社会生活需要成员学习的知识经验,都是与教育有关的内容。教育的基本方式为身教与言传,身教是做出示范动作以供模仿;言传是说明是非要领以传经验。这两方面通常是相辅而行。
二、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
氏族公社时期主要的教育活动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劳动的教育
氏族公社时期劳动经验已较为丰富,使用的劳动工具已有显著的改进,这些生产工具的使用以及生产经验,需要在氏族成员之间进行推广,更需要年长、经验丰富者传授给年轻一代。
2.生活习俗的教育
未成年的男女通过旁听氏族长主持的公共事务民主集会讨论,接受民主精神的教育;达到成人阶段时,须举行成年礼仪式,对其体力、智力、毅力等方面进行考验和教育。
3.原始宗教教育
原始宗教活动在氏族公社时期极为普遍,这类活动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魂崇拜、祖先崇拜、巫术占卜等多种形式,其中含有不同程度的教育因素。
4.原始艺术的教育
歌唱、舞蹈反映氏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极其广泛,既是娱乐形式,又能发挥传授知识、宣传习俗的教育作用。
5.体格和军事训练
氏族公社要求所有成员都是生产劳动者,需要有健康的体格,才能参与对自然的斗争,经受艰苦环境的磨炼,所以氏族成员要懂得使用武器,接受一定的军事训练。
三、氏族公社末期学校的萌芽
氏族公社末期,社会经济、政治的变革,推动着教育不断发生变化,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教育逐渐分化出来,出现了学校的萌芽。
1.部落显贵世袭引起教育的变化
(1)等级教育出现
①经济:由于生产力的提高造成了产品剩余,使部分人脱离生产转为脑力劳动者。
②政治:军事民主制向君主制的逐步转化,更需要培养劳心者成为未来国家的官吏。
③为适应社会劳心与劳力分工的需要,教育也逐渐分化为培养劳心者的专门教育和培养劳力者的社会教育两种类型。
(2)学校的萌芽出现
教育的早期分化,使教育设施也呈现出等级差别。这一时期出现了养老和教学兼行的机构“庠”,并将其分为上、下,安置不同社会地位的人,显示一定等级。这种机构是学校的萌芽。
(3)教育内容的变化
①军事教育成为基本内容;
②“孝”成为道德教育的新内容;
③强调礼乐之教。
(4)教育手段的变化
教育性质的变化,导致强制手段的采用。
2.文字的产生提出新的教育需要
文字作为一种工具,既便于知识的记录积累,又便于知识的传播,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掌握文字不是容易的事,需要进行文字教学,要求有掌握文字从事施教的专门人员和专门施教的场所,因此文字的产生也促进了学校的萌芽。
文字的产生,文字教学的需要,不仅对学校的产生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后来文化科学及社会发展也有重大促进作用。
3.学校萌芽的传说
根据古史中关于学校萌芽的多种传说,“成均”和“庠”都是原始社会末期开展多种活动的机构,包括当时的教育活动在内,二者虽然还不是正式的学校,但已开始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为以后专门教育机构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四、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原始社会的教育,以氏族公社阶段的教育为代表,其特点如下:
1.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2.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包容多种方面;
3.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直接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4.教育的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
5.男女教育有区别,根源在于分工;
6.还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到了氏族公社的末期,由于社会条件的变化,教育也发生重要的变化,出现了学校萌芽,旧的特点趋于消失,新的特点正在产生,原始社会的教育,不可避免地在向阶级社会的阶级性教育方向转变。
相关推荐: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赵荣《人文地理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杨文轩《体育概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更多优质资料,请登录【君临书舍jlss.100xuexi.com】

评论

热度(1)